星期一, 12月 15, 2008

(請聯署支援)國內知識分子12月10日發起《零八憲章》運動特別通告


《零八憲章》發起人之一的劉曉波在聯署甫開始即被當局拘留,但這不應成為阻撓聯署的原因,現請大家聯署支援以下運動。香港的朋友請在下面聯署或發電郵至
poonkarwai@gmail.com

詳細情況,請看:劉曉波博士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及

(轉寄訊息)2008年12月9日

  中國著名憲政學者張祖樺被北京國保員警傳訊12小時,並被抄了家,家中三個電腦(包括其妻子的)、存摺、現金、信用卡全被抄走,目前張先生已經回到自己家中。

  另外,異議作家劉曉波先生昨晚亦被傳喚,至今仍未獲釋,員警更抄了其家。

  張先生說,警方這次傳喚並抄家是追查《08憲章》的事,但是張先生表示對此並不知情。警方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因為法律規定的傳喚時間已經滿了,只好放人。

  12月10日是中國政府莊嚴簽署的聯合國最重要的檔案之一《世界人權宣言》誕生60周年的紀念日,世界各國包括聯合國都在準備慶祝和紀念活動。作為聯合國常務理事會成員國的中國,竟然發生這種違背人權的事件,張祖樺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呼籲大家繼續關注事態發展,並聯署《08憲章》。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arter 08 Now Available: http://www.crd/- net.org/Article/ Class9/Class10/ 200812/200812101 42700_12297. html

· 2008年12月11日更新消息:
美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呼籲釋放劉曉波
英文原稿:U.S. Department of State Press Statement: Harassment of Chinese Signatories to Charter ’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 八 憲 章

一、前言

今年是中國立憲百年,《世界人權宣言》公佈60周年,“民主牆”誕生30周年,中國政府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0周年。在經歷了長期的人權災難和艱難曲折的抗爭歷程之後,覺醒的中國公民日漸清楚地認識到,自由、平等、人權是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民主、共和、憲政是現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構。抽離了這些普世價值和基本政制架構的“現代化”,是剝奪人的權利、腐蝕人性、摧毀人的尊嚴的災難過程。21世紀的中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這種威權統治下的“現代化”,還是認同普世價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體?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抉擇。

19世紀中期的歷史巨變,暴露了中國傳統專制制度的腐朽,揭開了中華大地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洋務運動追求器物層面的進良,甲午戰敗再次暴露了體制的過時;戊戌變法觸及到制度層面的革新,終因頑固派的殘酷鎮壓而歸於失敗;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續2000多年的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囿於當時內憂外患的特定歷史條件,共和政體只是曇花一現,專制主義旋即捲土重來。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敗,推動國人深入到對文化病根的反思,遂有以“科學與民主”爲旗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因內戰頻仍和外敵入侵,中國政治民主化歷程被迫中斷。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中國再次開啓了憲政歷程,然而國共內戰的結果使中國陷入了現代極權主義的深淵。1949年建立的“新中國”,名義上是“人民共和國”,實質上是“黨天下”。執政黨壟斷了所有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製造了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打壓民間宗教活動與維權運動等一系列人權災難,致使數千萬人失去生命,國民和國家都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

二十世紀後期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擺脫了毛澤東時代的普遍貧困和絕對極權,民間財富和民衆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個人的經濟自由和社會權利得到部分恢復,公民社會開始生長,民間對人權和政治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執政者也在進行走向市場化和私有化的經濟改革的同時,開始了從拒絕人權到逐漸承認人權的轉變。1998年中國政府簽署了兩個重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全國人大於2004年通過修憲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今年又承諾制訂和推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但是,這些政治進步迄今爲止大多停留在紙面上;有法律而無法治,有憲法而無憲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現實。執政集團繼續堅持維繫威權統治,排拒政治變革,由此導致官場腐敗,法治難立,人權不彰,道德淪喪,社會兩極分化,經濟畸形發展,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到雙重破壞,公民的自由、財産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不滿情緒持續高漲,特別是官民對立激化和群體事件激增,正在顯示著災難性的失控趨勢,現行體制的落伍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們的基本理念

當此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歷史關頭,有必要反思百年來的現代化歷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自由:自由是普世價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論、出版、信仰、集會、結社、遷徙、罷工和遊行示威等權利都是自由的具體體現。自由不昌,則無現代文明可言。

人權:人權不是國家的賜予,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享有的權利。保障人權,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標和公共權力合法性的基礎,也是“以人爲本”的內在要求。中國的歷次政治災難都與執政當局對人權的無視密切相關。人是國家的主體,國家服務於人民,政府爲人民而存在。

平等:每一個個體的人,不論社會地位、職業、性別、經濟狀況、種族、膚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嚴、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須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落實公民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權利平等的原則。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權制衡與利益平衡,就是多種利益成分、不同社會集團、多元文化與信仰追求的群體,在平等參與、公平競爭、共同議政的基礎上,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公共事務。

民主:最基本的涵義是主權在民和民選政府。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點:(1)政權的合法性來自人民,政治權力來源於人民;(2)政治統治經過人民選擇,(3)公民享有真正的選舉權,各級政府的主要政務官員必須通過定期的競選産生。(4)尊重多數人的決定,同時保護少數人的基本人權。一句話,民主使政府成爲"民有,民治,民享"的現代公器。

憲政:憲政是通過法律規定和法治來保障憲法確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的原則,限制並劃定政府權力和行爲的邊界,並提供相應的制度設施。

在中國,帝國皇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在世界範圍內,威權體制也日近黃昏;公民應該成爲真正的國家主人。祛除依賴“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識,張揚權利爲本、參與爲責的公民意識,實踐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國的根本出路。

三、我們的基本主張

藉此,我們本著負責任與建設性的公民精神對國家政制、公民權利與社會發展諸方面提出如下具體主張:

1、修改憲法:根據前述價值理念修改憲法,刪除現行憲法中不符合主權在民原則的條文,使憲法真正成爲人權的保證書和公共權力的許可狀,成爲任何個人、團體和黨派不得違反的可以實施的最高法律,爲中國民主化奠定法權基礎。

2、分權制衡:構建分權制衡的現代政府,保證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確立法定行政和責任政府的原則,防止行政權力過分擴張;政府應對納稅人負責;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建立分權與制衡制度,中央權力須由憲法明確界定授權,地方實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級立法機構由直選産生,立法秉持公平正義原則,實行立法民主。

4、司法獨立:司法應超越黨派、不受任何干預,實行司法獨立,保障司法公正;設立憲法法院,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維護憲法權威。儘早撤銷嚴重危害國家法治的各級党的政法委員會,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實現軍隊國家化,軍人應效忠于憲法,效忠於國家,政黨組織應從軍隊中退出,提高軍隊職業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內的所有公務員應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務員錄用的黨派歧視,應不分黨派平等錄用。

6、人權保障:切實保障人權,維護人的尊嚴。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人權委員會,防止政府濫用公權侵犯人權,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傳訊、審問、處罰,廢除勞動教養制度。

7、公職選舉:全面推行民主選舉制度,落實一人一票的平等選舉權。各級行政首長的直接選舉應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競爭選舉和公民參選法定公共職務是不可剝奪的基本人權。

8、城鄉平等:廢除現行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落實公民一律平等的憲法權利,保障公民的自由遷徙權。

9、結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權,將現行的社團登記審批制改爲備案制。開放黨禁,以憲法和法律規範政黨行爲,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確立政黨活動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原則,實現政黨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集會自由:和平集會、遊行、示威和表達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應受到執政黨和政府的非法干預與違憲限制。

11、言論自由:落實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學術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制訂《新聞法》和《出版法》,開放報禁,廢除現行《刑法》中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條款,杜絕以言治罪。

12、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與信仰自由,實行政教分離,宗教信仰活動不受政府干預。審查並撤銷限制或剝奪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動。廢除宗教團體(包括宗教活動場所)必經登記始獲合法地位的事先許可制度,代之以無須任何審查的備案制。

13、公民教育:取消服務於一黨統治、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政治教育與政治考試,推廣以普世價值和公民權利爲本的公民教育,確立公民意識,倡導服務社會的公民美德。

14、財産保護:確立和保護私有財産權利,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制度,保障創業自由,消除行政壟斷;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合法有序地展開産權改革,明晰産權歸屬和責任者;開展新土地運動,推進土地私有化,切實保障公民尤其是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15、財稅改革:確立民主財政和保障納稅人的權利。建立權責明確的公共財政制度構架和運行機制,建立各級政府合理有效的財政分權體系;對賦稅制度進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稅率、簡化稅制、公平稅負。非經社會公共選擇過程,民意機關決議,行政部門不得隨意加稅、開徵新稅。通過産權改革,引進多元市場主體和競爭機制,降低金融准入門檻,爲發展民間金融創造條件,使金融體系充分發揮活力。

16、社會保障: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障體制,使國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和就業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環境保護:保護生態環境,提倡可持續發展,爲子孫後代和全人類負責;明確落實國家和各級官員必須爲此承擔的相應責任;發揮民間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參與和監督作用。

18、聯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參與維持地區和平與發展,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維護香港、澳門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能途徑和制度設計,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

19、轉型正義:爲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屬,恢復名譽,給予國家賠償;釋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釋放所有因信仰而獲罪的人員;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查清歷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責任,伸張正義;在此基礎上尋求社會和解。

四、結語

中國作爲世界大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人權理事會的成員,理應爲人類和平事業與人權進步做出自身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世界的所有大國裏,唯獨中國還處在威權主義政治生態中,並由此造成連綿不斷的人權災難和社會危機,束縛了中華民族的自身發展,制約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這種局面必須改變!政治民主化變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爲此,我們本著勇於踐行的公民精神,公佈《零八憲章》。我們希望所有具有同樣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國公民,不分朝野,不論身份,求同存異,積極參與到公民運動中來,共同推動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以期早日建成一個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實現國人百餘年來鍥而不捨的追求與夢想。

回bluegazine主頁

星期五, 12月 05, 2008

中國管控網咖 限用國產軟體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又有管控網咖新措施,江西省南昌市最近以打擊盜版為由,下令市內所有網咖的電腦作業系統軟體,由國產紅旗Linux軟體代替微軟Windows,並一律繳交約2萬4000元台幣費用,即使安裝的是正版Win,也必須強制更換。

中國網路政策觀察家指出,此舉除了涉嫌官商勾結外,更有利於政府監控網咖。美聯社報導,該政策自11月5日開始推行,最近才遭外界披露。南昌網吧陳姓經營者表示,他們這區的十多家網吧都已經換上了新的紅旗Linux系統,即使它們本來使用的微軟windows就是正版的,他指出,業界普遍不歡迎這項改變,但行政命令難違,「每個網咖都要換,但沒人願意換,只是沒有選擇餘地」。目前尚不了解該規定是否會蔓延推行全中國。

提高對網咖監視

設在美國加州的中國網路觀察組織「中國網路計畫」執行長蕭強則指出,全部電腦都統一作業系統,這項新規定有助於政府改善目前在法律邊緣遊走的網咖經營,並讓政府提高對於網咖的監視。

南昌當地報導《江南都市報》日前從維護知識財產權以及國產軟體比微軟Windows便宜的角度,報導南昌政府這一新政。南昌市文化稽查大隊也證實他們確實正替每間網咖換軟體。

中國的網咖已經成為網友爆料及批評時政之地,中國也不斷推出各類限制措施,例如上網必須以真名登記並出示證件,並拍下個人大頭照。

星期二, 10月 07, 2008

這確是讓曾蔭權「發老脾」的好理由——評《淫諮文件》的粗疏與粗暴 /文﹕馬家輝

小鳴按:日前公布的《淫褻及不雅品管制條例檢討諮詢文件》明顯有著23條借屍還魂的氣息。看來掌權者仍死心不息,生怕港人自由度過大,又或濫用自由,危害香港。是次較上回葉劉強銷時精明了很多,懂得以保護青少年為糖衣包裝內裡危害言論自由的有毒條文。然而,糖衣的包裝始終遮掩不了當中帶著劇毒的餡。

為了當下這一代又或下一代的言論自由空間,我們委實須要解開亮麗的糖衣包裝,仔細檢視當中暗藏魔鬼的條文。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的民調評分近年下降快速並非沒有理由,
若要用簡單的語句描述原因,或者可以說,市民已經厭惡了它的「行政粗疏」和「管治粗暴」,一次兩次三次,香港人,已經受夠了。

遠如「西九」且不說它,它已經把荒唐荒謬的「三揀一」推倒重來,既往難咎,來者可追,密切注視它有何後著即是。比它新近的「拆星后」亦不堪再談,連帶利東街、深水埗、景賢里等,雖然都是「雙粗」的好例子,但香港人向來善忘,米已成炊,焦點轉移,恐怕已經難再為它們心生憤慨了。

比較近期而又令人憤怒的「雙粗個案」顯然是梁展文退休搵銀事件和副局長/局長助理聘任事宜,它們讓市民看楚看見,特區施政是如何視民意為無物、如何視己意為聖旨,率性妄行,任性妄作,故而天道好還,在民評數字上,特區領導人終於嘗到了苦果。

日前公布的《淫褻及不雅品管制條例檢討諮詢文件》(下列簡稱《淫諮文件》)可能又是另一個「雙粗」例證。

本來,「前加拿大人」蘇錦樑副局長初試啼聲,與「淫」為敵,引導市民深入討論如何妥善管制涉及色情暴力的所謂「不良資訊」,其意善良,但這樣的一份官方文件所顯示的卻是一組粗劣無比的諮詢框架,不僅難以促成有效而深入的討論,反易令人忍不住略帶同情地暗問,假如蘇副局長認真地對待手上工作,在文件出台前,可有承擔最後的「品管」的職責?若有,怎會容許這樣的文件現身「見客」?

先說粗疏。

相對於其他政策諮詢報告,這份用彩色粉紙精製的《淫諮文件》顯得異常單薄簡陋,雖有76頁,但由頭到尾充斥無關宏旨、純為營造視覺效果的幼稚配圖,真正用來論及淫管條例檢討的文字不到一半,而這有限篇幅,分量極少,野心極大,欲就七大範圍向市民徵問意見,包括淫褻及不雅的法律定義、審裁機制的權力重組、評級制度的類別分拆、新媒體的監管責任、執法部門的合作分工、刑罰細則的輕重寬窄、宣傳教育的推廣策略。

在如斯嚴重的篇幅結構限制下,可以想見,《淫諮文件》根本提供不了足夠的關鍵資料、思考個案、參照坐標等素材以促進深度討論;它沒有相關數據、沒有本地個案、沒有外國引例、沒有背景脈絡、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配以七彩底色的「延伸盒子」,架床疊屋,嚕嚕囌囌地提出各式常識性的「重點」、「重點問題」和「參考問題」等等等等,乍看還真以為是教育局編製的「課程學習指引」,更像唯利是圖的出版社按照「課程學習指引」而胡亂編出的中學教科書尤其是那些《通識教材》。這樣的編排邏輯,一方面是塞責地迴避了為深入討論提供基本鋪陳,以常識取代了專業;另方面是,高傲地用簡化的框架限制了討論的層次,以權威取代了自由。由小觀大,憑此水平和心態,我們恍悟為何影視處、廣管局等單位經常亂把藝術評為不雅。

在粗疏以外,尚有粗暴。

這就要談《淫諮文件》的具體內容了。是次最受爭議的焦點之一乃對新媒體的監管,包括「立法強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過濾軟件」、「收緊法定限制」、「加強檢控」等。
此等建議在技術上能否被有效執行時一回事(沒有信用卡便沒法核實上網年齡?),被執行後能否有效規管所謂淫褻資訊又是另一回事(到網吧或海外網站瀏覽又如何?),但更重要的一回事是,當它們在文件內被提出考慮,已足顯示政府竟敢把「資訊責任」和「資訊權力」同時放置到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頭上,也等於竟敢把市民的部分資訊自由放置到商業機構手上。這樣的思考邏輯,無異於找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客串「資訊保安員」,但沒薪水可支,一旦有了疏失,反會受罰,試問這對商業機構公平嗎?這又對廣大市民公道嗎?提這建議以供考慮,豈非權威粗暴?

另一個爭議焦點是規管互聯網上的公眾發布,文件提出兩個選擇,一是「只規管向公眾人士的發布,不規管個別使用者之間的傳送」,二是「一併規管向公眾人士的發布及個別使用者之間的傳送」。蘇副局長在記者會和電台節目裏皆說「政府持開放態度」,然而只要細閱《淫諮文件》第46至47頁,即知政府根本已有立場傾向於「一併規管」,問題只是提醒市民,「方案的問題在於我們對互聯網使用者之間的傳送的監管程度應如何拿,我們應如何避免過分干預個別互聯網使用者的私人通訊」。

看到了沒有?政府關注的是「避免過分干預」私人通訊而不是「干預」;在蘇副局長心中,「干預」顯然是無所謂的、可以的、應該的,難怪他出身於曾經支持23條立法的政黨,也難怪《淫諮文件》被廣稱為「網上23條」。

其實,「規管」所謂「不良資訊」固是沒法迴避的社會問題,但香港人於過往兩年高度關注這問題,主要並非因為擔心「不良資訊」氾濫難抵
(雖然這確是世界趨勢!),而是不滿影視處、淫審處、廣管局的「規管」水平(別忘了《秋天的童話》、《中大》校刊、書展收書等等可笑事件!),因此,若要檢討,《淫諮文件》應該用認真的態度和合乎比例的篇幅來處理評級策略,而不是輕輕談了一些評級細分問題,便即提出加強監管的粗暴建議。打蛇,要打中位置,這才叫做真真正正「掌握民意」。

而且,除了「規管資訊」問題,市民也在熱切關心公共廣播啊,怎麼由去年中拖到今年初、又從今年初拖到快要今年尾了,連馬時亨都走人了,相關諮詢文件仍未現身呢?「商經局」到底在拖些什麼?
到底怎麼搞的?

傳媒說曾蔭權最近經常「發老脾」,讓各局高官看其臉色。或許,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也仔細看過《淫諮文件》,怎可能不臭臉呢?能夠不臭臉嗎?唯望「發老脾」真能有效於改善施政,讓特區政府不再「雙粗」。溫柔一點,細膩一點,行不行?

【原載於2008年10月7日《明報》社評‧筆陣版。】

回bluegazine主頁

誰來決定互聯網我們不可以看什麼?/文:吳志森

【明報專訊】香港的淫審制度,一直笑話不斷,由大衛像、《新人》、丘比特,到《中大學生報》、《明報》副刊,一場又一場風波,足見如此荒謬的制度,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政府日前就修改淫審制度諮詢公眾,無論是重新定義淫褻與不雅,還是改革審裁制度、評級機制,抑或是界定執法機構的角色、提高罰則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關乎香港的資訊、表達和言論自由,市民都應該熱烈討論,踴躍發表意見。

這份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樑首擔大旗的諮詢文件,還特別用了兩章篇幅,討論如何規管新媒體,包括互聯網的資訊流通,提出來的辦法,令人嘩然,令人擔憂,也令人感到無處不在的「老大哥」,腳步聲愈來愈近。


文件提出,「收緊互聯網供應商與用戶的服務合約,不得發放淫褻不雅物品,屢犯者可終止服務」。如果嫌這種做法還不夠辣,政府又建議,「立法強制互聯網供應商為用戶提供過濾服務,把不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瀏覽的網頁濾除,以保護年輕使用者」。如果還嫌不夠荒謬,政府又提出,「要求瀏覽不雅資訊人士先輸入信用卡資料以核實身分,確保瀏覽人士年滿18歲」。
整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才算淫褻?如何才叫不雅?定義還未搞清,就急不及待提出「收緊合約」,「立法強制過濾網頁」,「輸入信用卡號碼核實身分」,不是徹頭徹尾的本末倒置嗎?

規管辦法是港版「金盾工程」

再者,關鍵中的關鍵是,什麼網頁必須過濾?誰定出過濾名單?簡言之,誰來決定互聯網我們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什麼?是淫審處?是蘇錦樑?還是互聯網供應商?無論根據淫褻不雅的舊定義:「暴力、腐化、可厭」,還是文件提出討論的新定義:「不當地利用性、恐怖、殘暴和暴力」,都是非常抽象和爭論不休的,也涉及品味和識見。露出乳房私處一定是不雅嗎?有交媾場面的春宮就要禁嗎?法輪功網頁有被毒打受傷致殘的圖片會視為殘暴列入黑名單嗎?藏獨疆獨網站會因為暴力而被過濾嗎?網上世界,成千上萬,要逐一列舉,恐怕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中國耗費龐大資源,動員萬計網警堵截「不良資訊」。特區政府規管互聯網的辦法,是「金盾工程」香港版的雛形,如果我們接受的話,香港與內地的網上世界資訊自由,就只有一尺之遙,愈來愈看不出有什麼分別。

吳志森電郵:samngx123@gmail.com

【原載於2008年10月7日《明報》論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