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0, 2013

陳雪︱理解而不審判


你問我,眼看好朋友感情陷入混亂,一再一再自毀自傷,傷人傷己,唯恐她走向毀滅,做朋友的該如何幫忙?

我剛滿二十歲時,生命裡的第一段戀情就是不倫戀,當時的我初嚐戀愛滋味,卻立刻愛得粉身碎骨,親人朋友都以「為什麼好好一個人要這樣?」的眼光看我,責罵也有,阻止也有,斷絕來往的也有,我自知得不到祝福,更往黑暗裡遁去,那時,我也是出不了櫃的戀愛,自覺背德,又覺得愛情無罪,為了堅持愛情,與親人朋友決斷,人生無比悲慘。
畢業後,我一直做著勞力的工作,回到家默默寫著「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小說,愛情斷斷續續,生命中沒有一件事可以得到肯定,貧困而孤獨,我自覺已經走上與其他朋友都背反的道路,別人的關心,聽起來都向阻止。為了不讓人阻止,我主動遠離。

一直到三十歲,沒有一段感情是旁人可以自然理解的,我自己也不理解,為何平順的路我不能走,為何看來平順的路,我走起來就變成歧路。不被理解,不追求理解,已經成為我保護自己的方式,因為寂寞也好,追尋也罷,甚或只是我非常渴望被愛,卻又不知如何正確去愛,我依然在混亂而難以對人啟齒的各種愛情關係裡,日復一日地自棄。
但那時,我已經出書了,即使寫作一事依然沒有給我什麼現實上的肯定與依靠,即使在寫作裡我也是個怪胎,有一個寫作的朋友,生活上的朋友幾乎全不來往。可以寫作,是我精神上的依靠。
快滿三十歲,我面對生命中一個幾乎致命的愛情風暴,卻也是在那時我遇到了兩個朋友,一男一女,我們只相處了幾天,之後因為距離遙遠,我幾乎每天寫信給他們,那是我第一次願意,也有能力,將自己正在經歷的無論內在或外在的風暴、混亂、困惑都告訴他們,記得那總是夜晚失眠時起身在電腦前趴搭趴搭寫上幾小時的email,有時我甚至還沒清醒,腦中被狂亂的情境折磨,有時,我徹夜不歸,狂躁不安,也是告白似地一封封信連發,我隱約記得那些信,信裡的字句痛苦得近乎哀嚎,有時又好像已經得到解脫,生活像雲霄飛車,每天都是冒險,而我的信,也如我的生活,全都是自言自語。

朋友們持續給我回信,即使他們都忙,有時忠告,有時調侃,有時只是生活上的鼓勵,但我寫,他們就回,我猜想,他們一定非常擔心我吧,在另一個國度,住在小套房裡,過著混亂而瘋狂的生活的我,在他們眼中或許就在崩潰的邊緣,一個不小心,就會打開高樓的窗戶,一躍而下。
然而那樣的擔心,他們控制住了,無論我遭遇什麼,他們從來不批判我,評價我,好像知道我自己最後會清醒過來,或者知道我必然要經過這麼多漫長而黑暗的試煉,我猜他們也很擔憂,或者也不認同,或許因為擔憂而焦慮,或許我的許多作法,也超越了他們的道德極限。我不知道,因為他們沒表示過,好像只要我還活著,可以寫信,緊急時打個電話,他們就會愛著那樣的我,無論是痛苦的,悲傷的,怪異的,善變的,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自己也無法認同或珍愛的自己,看起來就像正在自我毀滅的,那個我,卻被人真正地接受著,不是愛人,也不是親人,而就是兩個在遠方的朋友,他們知道我怪,一併連我的怪也愛進去了。
生命的磨難沒有減少,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幸而我總是可以寫作,我把清醒理智的自己留給小說,而混亂的我,則寫信。
我總是一直在努力,我深信即使看來像是自我毀滅的人,也是一直在努力著的,只是人有時啊,竟要通過那麼漫長的彎路,透過那麼多的言不由衷,透過那麼多次的撞牆,才能打開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我記得卜洛克的<每個人都死了>其中偵探馬修描述他的朋友「米基巴魯」,此人是個罪犯,「我似乎能做到理解他而不審判他更遑論棄他而去」「但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不審判他們,更不審判我們的交情,我審判不起」。

我想對你說,做為朋友的,最重要的也就是這個「理解而不審判」,因為每個人背負著自己的地獄,可能非得親自走一遭,才能救贖自己,但面對這樣一個處在深淵的朋友,倘若能日復一日的支持,或遠或近的陪伴,甚或者就是去聆聽去理解他,而不勸誡他該如何做,只有在發現真正緊急時,才拉助他以免掉落懸崖,我依然相信人心的可能,人只要有機會完全面對自我,只要有機會接納自己,可以在這樣的過程裡,慢慢地修復,逐漸壯大起來。
當然,友誼也如愛情,是無法勉強的,但倘若你真願意做他的朋友,那麼,一句:「無論你如何選擇我都會支持你」就是最好的鼓勵。當然,凡是量力而為,清醒以對,就會一個真正對他人有益的朋友,而,或許在漫長時間過後,他也會像我這樣,知道自己曾經在最黑暗的時候,遇到了人生的知己,那是救命恩人


沒有留言: